白茶阁资讯:早前帮一位江西茶友鉴饼,这位茶友喝茶多年,以前常喝普洱和铁观音,自从2016年开始才慢慢接触白茶。
到如今,日常喝茶以白茶为主。
那位老茶客在喝了六、七年白茶后,喝茶段位并不低。
但在某次买老白茶时,还是被某饼茶难倒了。
故事起因是,他在某牌子买了一饼老茶。具体牌子就不便点名了,以免被下江湖追杀令。
据说是2015春寿眉,价位茶友倒没有详说,只给了大致范围,单饼要到400元以上。
换在两年之前,买这样一饼茶,算不上多便宜。
那饼茶撬开泡出来,喝着却很奇怪。
细看茶饼外观,叶片有黄有绿,不是过去那种一眼假的老白茶。
就是气味隐隐不对,于是特意寄样过来,求鉴定。

对这种来历不明的“老茶”,试茶时没有着急喝汤,而是先闻了叶底。
果不其然,一股西药针剂的气味。
趁热去闻叶底时,带有沤味,稍微放凉后杂味明显变弱,极具隐蔽性。
从这股沤味看,这饼茶十有八九被轻微渥堆过,并非自然陈化的产物。
不得不说,那饼茶的做旧技术可谓经过了“升级换代”。
隐藏得更深,更为狡猾,不易察觉。
差一点连喝茶多年的老茶客,也被它骗到了。
但万变不离其宗的是,鉴茶时,一切以实际出发。
一款老白茶若在香气、滋味上表现差劲,就算没有人为做旧,故意虚标年份,品质表现也够呛!
平日经常有人提问,白茶是怎么做旧的?如何分辨真假老白茶?
回顾近些年的鉴茶经历,这4个真实鉴茶故事,可供借鉴参考。
《2》
一、故意洒黄片的做旧饼。
早期文章里写过,黄片(黄色叶片)是鉴别白茶是否做旧的有效手段。
那些经历厚堆、渥堆、暴晒摧残的做旧茶,整体变得老气横秋,没有光泽。
连叶片相对成熟、蜡质层厚实的黄片,也统一变成黑褐二色。
看到一饼茶时,锁定黄片有无,能快速得出初步判断。
不过某次在鉴茶时,遇到一饼带黄片的做旧饼。
茶友不解,这饼茶的背面也有黄片,也是做旧吗?
一眼扫去,是做旧茶无疑,因为黄片与茶饼整体颜色并不协调。
真正的老白茶饼,经历多年存茶时光后,被氧分子逐渐氧化,失去了新茶期的鲜亮感,逐渐变得暗沉。
同时,茶饼表面的黄片也会随着时间推移,颜色逐渐加深,不复新茶阶段的鲜亮嫩黄。
反观茶友拍图过来的那饼茶,茶饼背面虽有黄片,但整体依旧是黑褐色。
而那片独苗般的黄片,颜色鲜亮,与周围的饼身颜色形成明显反差,缺乏衔接,看着很突兀。
据猜测,制作这饼茶的造假者,在渥堆做旧饼上特意洒了个别黄片,稍作伪装。
但从这不自然的对比反差色还是能看得出,这并非自然陈化结果!
《3》
二、箱底料压成的蓬松饼。
收到茶友发来的图片时,点开一看直觉不妙。
这饼茶的原料未免太碎!
饼面上几乎看不到完整叶片,连完整的芽头也数不出几颗。
肉眼看去,这饼茶是用等级偏低、原料偏碎的寿眉压成。
不出意外,这十有八九是用箱底料压成的饼。
估计它一开始是按散茶卖的,散茶卖完后,箱底剩下不少碎茶叶。
被人收集起来,再匀上一些相对不碎的寿眉,一起压成饼。
因为原料碎,所以压出来的茶饼表面很难看,品相不佳。
再加上,从实拍图的情况看,这饼茶整体偏厚。
比常见规格的茶饼起码要厚上一倍,看着倒是蓬蓬的。
仿佛是加了大量燕麦做成的杂粮窝头,轻轻抖一抖,还会往下掉出细屑。
奇怪,这饼茶怎会这么厚?
估计是压饼时,没控制好压饼参数,或者是压饼定型时间太短。
总之,这属于严重压饼失误。
或是因为原料太碎,难以压制定型。
或是压饼师傅属于新手,操作不当。
导致茶饼整体定型效果差,压得太厚内部不易烘干。
不论从哪方面看,这样的茶饼品质表现着实一言难尽,哪怕再便宜也得慎入!
《4》
三、低价自晒白茶。
自晒茶有别于正规茶厂出品,往往由茶区农户自己采、自己晒、自己喝、自己卖。
农家自制模式下,制茶过程未必能按照国标规定。
比如,微雨小雨时,正常是不采茶不收青的。
但部分农户眼看着茶青越长越快,雨过天晴等级就该变低,自己着实闲不住,会上山采一些回家。
采下后,有太阳就晒一晒,没出太阳的话就随便摊晾。
弄几天摸一摸叶片差不多干了就收起来,准备拿出去卖。
在这期间并没有加入烘干、挑拣等环节,加工不规范。
因为工艺粗糙,采下来随便摊、随便堆,没有及时薄摊,又或者摊晾太厚。
茶青鲜叶在厚厚堆积,容易渥堆发酵,导致茶叶养分流失,颜色变暗。
于是,市面上常见的自制茶,叶片颜色以巧克力色、咖啡色居多。
与严格按照萎凋、干燥等工艺流程做出来的白茶,外形差距甚远。
哪怕是当年的新茶,经过胡乱晒茶后,也容易被暴晒摧残得“尘满面鬓如霜”。
为此,也有人趁机将暴晒出来的粗制茶,打着老白茶旗号出售。
将茶叶暴晒成褐色、咖色等苍老色系后,随便标上2015、2014、2013、2012等各式年份的老茶名义,能骗过不少茶圈新手!
对此茶友们在买茶时,得多多当心。
不论有无虚标年份造假,这种暴晒出来的白茶,养分风味受损,品质表现极为糟糕,没有生产规范可言,敬而远之为好!
《5》
四、大火烤干的做旧饼。
有茶友提供过这样的素材——某饼据说是2009年的贡眉饼。
2018年5月1日白茶新国标正式实行后,贡眉与寿眉才算正式分家。
新国标中强调以群体种茶树为原料,才能制成贡眉。
但在此之前,大白茶和大毫茶所产的茶叶里,也能做出贡眉。
当时贡眉与寿眉的区分,不过是前者芽头看起来更明显,叶片更窄、茶梗更细,品相更好罢了。
严格来说,茶友发来的这饼茶,等级上没有问题。
但它的年份,大有文章。
2009年的贡眉饼哪怕放在三、四年前,在圈内也是稀罕物。
但那饼茶整体颜色太过均匀,以咖啡色、巧克力色为主,半点黄绿色叶片都看不到。
茶梗偏长不说,甚至连茶梗的颜色都变成褐色。
从经验上,这种颜色的茶饼要么是被大火烘干、要么是渥堆。
像经过整容的五官,横竖看去,就是不自然!
再一眼细细观察,芽头虽说瘦长,但芽头上的白毫却相对匀整。
但奇怪的是,明明是同一饼茶,白毫却有两种颜色。
一是灰白,二是亮白。
颜色的深浅明亮,并不统一。
据大胆猜测,这是饼在制作时加入“创作巧思”的做旧饼,做茶时有用一些1-2年陈的渥堆茶,再加上一些渥堆新茶。
两者拼在一起后,烤干、做旧。
等到压成饼后,才会出现芽头一个灰、一个白的色差。
颜色暗沉、色调不一致、有混拼乱搭嫌疑,疑似烤干做旧……
单从这饼茶身上,就能挖出不少素材!
《6》
茶叶加工,有统一规范。
具体到白茶制作,大可参考《白茶加工技术规范》国标。
从萎凋到烘干,每一步都有详细要求。
但做旧茶的制作,没有固定模式。
生产做旧茶的茶农、茶商、茶掌柜,不会按照套路出牌。
或是渥堆、或是暴晒、或是大火烘干、或是又渥又晒、或是将存坏变质的茶叶二次加工,冒充老茶……
一言概之,只要想造假,就会有层出不穷的做旧伎俩。
要想数尽市面上全部的做旧老白茶方式,并不现实。
茶友们在买茶时,倒也不必恐慌。
做旧茶虽然多,但假的真不了,真的假不了。
买茶时,要认准品质。
选茶香悠扬纯正,香气馥郁无杂味,汤感甘醇绵柔,回甘生津迅速的好茶。
自然能顺利避开魑魅魍魉般的做旧茶圈套!
了解更多安吉白茶资讯,关注安吉白茶网 【www.123nice.net】
版权:茶农老司机
白茶阁为您提供渥堆、暴晒、混拼,一次性曝光做旧茶的造假伎俩的图片、评论、观点、详细资讯,渥堆、暴晒、混拼,一次性曝光做旧茶的造假伎俩相关文章信息。
相关阅读:/
联系方式:微信号:baichage123
地址:浙江省 湖州市 安吉县 递铺镇 安城村
关键词:做旧茶
推荐阅读:
文章末尾固定信息
评论